蚕的生命周期

分享到:
用手机看

小学科学名师讲堂实验报告 | 1593人阅读 | 添加日期 2016-03-01

蚕的生命周期

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天津路小学 赵军梅

我是来自东北的一名科学教师,却选择了南方更加擅长的《蚕的生命周期》

一课,这虽然看上去是地域与课程不太搭配的组合。但是,当我走进这节课时,

原只想收获一缕阳光,而它却给了我整个春天。

做为一名从教16年的科学专职教师,我对自制教具、改变课堂、创新教学

情有独钟。因此,在讲这一课时,我根据北方学生没见过蚕,对蚕的认知模糊的

特点,做了多处创新性改变,既改变了课程顺序和教学目标,又创新了探究实验

和教学环境。

一、改变了课程顺序和教学目标

(一)《蚕的生命周期》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《科学》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内容,我把它提到第一课来讲,是希望这一课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索,引爆学生头脑里储存着渴望、好学、创新、探究、求知的火药。

(二)教学目标

1. 知识目标

根据课标我制定了本课的知识目标。

蚕的一生经历蚕卵——蚕——蛹——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。(重点)

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,蚕蛾是蚕的成虫。

蚕的生命周期经历出生——生长发育——繁殖——死亡四个阶段。(难点)

2. 能力目标

当制定能力目标时,我困惑了,有这样的几个问题围绕着我:一节课就为了

讲一个知识点吗?一节课就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吗?还有更重要的吗?

思考后,我制定了以下的能力目标:

建构科学探究模型,能自主进行科学探究实验。

40+X = 40 分钟的课堂 +之后的无限种可能=可持续发展。

促进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。

3. 情感目标

让孩子爱上科学探究,喜爱才会引发更多的自主探究。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好

奇心。(下课后,问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:“老师,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养蚕呀?”)

让孩子因为这节课更喜欢科学。

二、创新探究实验和教学环境

我用一整年时间设计、积累、反思、修正、完善、制作而成一个蚕的生命周

期教具标本,它将在课中创设一个独特的具有凝聚力的教学环境,它将贯穿在教

学的各个角落。下面我就通过以下三方面,说说我创新的探究实验和教学环境。

(一)感官课堂,把真实还给孩子。

由于东北的环境限制,一直以来关于蚕的课程多是纸上谈兵。为了还给孩子

更真实的课堂,用两年的时间尝试在南方购得蚕卵,并找到了桑叶的替代品——

蚕粮,解决了北方养蚕的难题。现在,我已经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扩大影响面,

目前长春市二分之一的学校开展养蚕活动,让更多的孩子受益。

在课堂上,把蚕放在桌子上,是那么真实,对孩子那么有吸引力,让生命感

染生命,孩子的兴趣被调动了,进而思考蚕之前是什么样子?之后呢?

然后利用《蚕的生命周期》教具标本部分,创设引发思考的环境解决,知识目标和重难点。教具不仅展示蚕从卵到蛾的生命变化过程,而是加入了更多不为大家所注意,却极富趣味的标本。

比如:卵,就有蚕孵出后剩余的白白卵壳,用放大镜可以看出上面有蚕破卵而出的小孔。蛹的部分也搜集了完整的蛾出蛹后的空壳,学生可以看到蛹所开裂的部分都是相同的。还有不同蚕龄的蚕沙、不同蚕龄的蚕蜕等。这让学生学会拓展,让学生关注到蚕生命周期中还有那么多值得研究的“附属品”。

发表评论

还可以写 个字

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